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账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 快讯 > 项目建设> 正文

潘集300兆瓦采煤沉陷区漂浮式光伏项目首批组件正式下水

2025-09-18来源:中国火力发电网 点击:71次

秋风送爽,水波粼粼。九月的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300兆瓦漂浮式光伏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臂挥舞、工程舟穿梭,建设者们顶着秋阳抢工期、赶进度,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9月13日,随着最后一组光伏组件平稳落位,潘集采煤沉陷区漂浮式光伏项目首批组件正式下水,标志着工程迈入实质性安装阶段。

235C20D86DBB6B2A6ED082ABD1DB43E3.jpg

该项目是安徽省内容量最大“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潘集区采煤沉陷区,项目利用沉陷区闲置水域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3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100兆瓦、二期200兆瓦,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升压站。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精心策划,聚焦临时用地手续办理、水面租赁及水下清障协调等关键难点,配合潘集区政府、业主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安排专人协调,以“攻坚姿态”逐个破解难题;精细化落实光伏组件选型、采购与安装工作,组建3支专业施工队,投入多台水上作业设备,仅用3个月高效完成临建施工、码头铺装、平台组装、水下清淤清障等前期工作,实现了“开工即冲刺”。

8D123965CFA599BDA8FB86F427F85D78.jpg

374E892B5C41E98CD852668DA6A4BFBD.jpg

此次下水的首批组件位于1#水面,平均水深约1.5米,由6个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由13416块组件、2台330千伏箱变、20台逆变器组成。

整体作业采取打桩、抛锚、组件安装多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各小组协同配合、各工序无缝衔接。针对水域施工特点,项目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编制《漂浮式光伏组件安装作业规程》及专项安全措施;聘用熟悉本地水域的施工人员,配备专业水上救援团队,确保作业安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对施工队伍进行系统培训,确保人员掌握安装流程和技术规范;项目采用“浮体预制+岸上组装+水面牵引”的施工工艺,通过拖船和工程舟配合牵引,将组装好的方阵精准拖入预定位置,进行对接固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批光伏组件成功下水,为后续大规模水面铺设作业积累宝贵经验,得到了淮南市发改委和能源局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项目部将以“精工细作+生态优先”为标准,加大推进组件铺设及升压站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光伏+采煤塌陷区治理”示范工程,推动沉陷区加速蜕变为兼具生态修复与“光能绿洲”,让废弃土地迸发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

据悉,该项目采用漂浮式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上网发电量约109.95亿度,不仅解决地方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问题,推动地貌形态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同时将结合渔业、农业和生态治理等,大力培育“光伏+”优势产业,对改善居民生活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765AEA37C2320CB0DBD0EFBA1727FF77.jpg

69F6431DF7C8EB65B3F525A1A54A8CF5.jpg

C7A0626E89E19C6CF986EF3F1B8B0D02.jpg

55B4BE8ACB8A4BAA4545A4668260F555.jpg


微信小程序 x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