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账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 快讯 > 项目建设> 正文

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实现全线贯通

2025-07-24来源:中国火力发电网 点击:94次

7月20日,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攻克了地下施工的“咽喉难关”,广大建设者以敢为人先、拼搏奋进的劲头书写了绿色能源建设新坐标。

地下动脉:串联枢纽的“生命通道”

作为地下工程的核心枢纽,进厂交通洞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座地下长廊位于下水库坝后右侧中水沟旁,洞口高程达395米,全长1588 米,0.4%的平缓坡度像一条潜龙,将整个地下枢纽群紧密串联。8米×8米的城门洞型断面,为大型设备通行、材料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充足空间。从功能上看,这条“地下动脉” 通过1号施工支洞衔接引水下平段,经2号支洞连接尾水下平段,借7号支洞贯通高压电缆出线洞,成为了地下厂房、主变洞、引水下平洞等核心洞室群的唯一进出通道。

“进厂交通洞工程在这个项目是至关重要的,所有后续施工都将以此为支点全面展开。”前期标工区经理王述诚的话语道出了其关键意义。

地质突围:三年鏖战的“破壁之战”

进厂交通洞的施工,堪称一场与复杂地质条件的持久战。

2023年1月,项目启动了场地平整等准备工作。
面对陡峭的洞口边坡,项目部与业主、监理、设计深入沟通,最终确认“零开挖”进洞理念——通过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加明洞防护棚的组合,减少对洞口边仰坡的扰动,迅速完成了施工任务,为2023年3月9日的首次洞身爆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施工并非始终一帆风顺。自2023年7月21日起,交通洞桩号JT0+253至JT0+264.5段两次发生透水垮塌,项目部采用管棚加超前固结灌浆的方法,恢复了正常施工。然而,更为棘手的是地质条件带来难。因原规划线路紧邻中水沟右岸,隧洞开挖中岩石稳定性差,多次出现塌方,项目部配合设计院补充地质勘探,形成轴线调线方案。2024年3月,经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咨询,对线路方案进行了调整:长度增了111米,Ⅵ、Ⅴ类围岩长度减少了200米,大幅降低施工难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2024年11月,项目部同步开挖主变洞侧,形成了进、出口两个工作面。面对F1断层问题,通过在进出口侧同时钻设30米深超前地质探孔,精确掌握地质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创下了Ⅳ类围岩月进尺75米的纪录。

安全与质量是施工底线。针对围岩失稳、高空作业等隐患,项目部加强安全和质量管理,引进锚杆钻机、拱架台车等机械化设备,加强标准化建设,通过“替代高危作业”减少人为失误,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应急抢险队,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绿色引擎:赋能发展的“蓄势之力”

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河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火电煤耗2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85万吨,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进厂交通洞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先行官”,其绿色施工不仅减少了早期生态破坏,更为后续工程积累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基建行业实现”建设生态友好、运行支撑清洁能源“的双重价值,配套的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也将在后期“反哺”当地,成为区域经济的“隐形助力”,真正实现“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综合效益。

项目部将以此次贯通为新起点,继续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科学管理、高效推进”的理念,加快推进引水系统施工任务,确保工程早日发挥经济效益,为分局高质量发展和中原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微信小程序 x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