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全省五大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大型发电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南充格润40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达州300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广安垃圾焚烧发电站(二期)和大唐广元罗圈岩、牛峰包等30.6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南部南隆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嘉陵南、巴中江北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大唐广元望江坪风电场、苍溪佰能秸秆生物质发电厂、广元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乌东德、杨房沟、金沙水电站和一批风光电项目,争取白鹤滩、卡拉、银江水电站开工建设等。具体情况如下: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省五大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办函〔2016〕13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成都平原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川南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川东北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攀西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川西北生态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9日
成都平原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
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一)集成打造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落实《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探索打破行政壁垒、健全合作机制,设立协同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抓手,办好“菁蓉会”系列活动,举办第二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建设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推进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举办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有关市人民政府)
(二)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组织实施航空与燃机、核能装备与核技术运用、北斗导航等一批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石墨烯等高端成长型产业。重点推进与十大军工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航空动力、航天高新技术、军工电子、信息安全等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推动东电集团、长虹集团等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支持九洲集团等企业牵头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和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国家核医学基地等建设。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支持科技金融试点和投贷联动试点。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研发机构。发挥好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作用,吸引更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参与。(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有关市人民政府)
二、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对接国家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八大产业技术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大型发电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加大力度推动中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京东方8.5代线、东风神龙汽车成都基地、成飞民机配套等重大项目。释放沱牌舍得、盛马化工等企业战略重组潜能,抓好金广不锈钢循环经济产业园、科百瑞年产6000吨稀土金属深加工等一批传统产业提升项目,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大数据、分享经济等“互联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扶持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提升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求,做响大成都、大峨眉等旅游品牌,实施“大熊猫”国际旅游战略,筹办旅博会等活动。(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省旅游发展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六)加大产业培育发展支持力度。大力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实施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制度,落实鼓励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产品,拓展本地市场。提高物流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清理和规范涉及物流企业的过路费、进场费、相关检验检测等收费,优化蓉欧快铁运行,降低物流成本。创新政策扶持方式,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尽快落地。提升项目审批、工商登记、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务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外向型产业保税区覆盖不足、出口退税时间过长等问题。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央企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精准招商,引进接续项目。(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省投资促进局,有关市人民政府)
三、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七)铁路。继续加快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成贵客专、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峨眉至米易段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成都至蒲江铁路、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扩能改造。启动蓉昆高铁成都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自贡段、绵遂内铁路前期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八)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简阳至蒲江段、成安渝、仁沐新高速公路仁寿至井研试验段、绵阳至西充等高速公路项目,年内建成成安渝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剩余段、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经资阳至潼南高速公路、绵阳至苍溪高速公路、成都至乐山高速公路扩容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九)航空水运。全力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前期工作,实现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遂宁机场迁建、乐山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修订完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快建设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7号线、3号线(二、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10号线一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年内建成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进一步加快成都地铁6号线、18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绵阳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十一)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以成绵乐城际、成渝客专等轨道交通为重点,加快形成1小时经济圈,推动人口大县和部分重点镇接入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同城化发展。完善快速公路网络,推动形成全域互通的快速交通运输网。(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推进成都城市空间、产业、生态、管理和城乡形态“五个转型升级”,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做大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转化为城市综合功能区。完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推动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遂宁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可在全省推广的高质量样板。(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三)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抓好重大产业培育,开展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建天府新区专项建设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抓好天府新区“三纵一横”、地铁、有轨电车、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成都科学城,支持“天府创客”等众创空间发展。(责任单位: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十四)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实施“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计划”,积极参与全省县域经济50强创建活动。提升省级试点镇建设水平,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建成一批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转移。(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五、全面扩大开放合作
(十五)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筹办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第五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等重大国际性活动,加强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高层次合作平台建设,落实一批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商务厅、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六)引进高端产业项目。继续发挥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创交会等重大投资促进平台作用,围绕“双七双五”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七)积极创建中国(成都)内陆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投资、创新协调发展,促进内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占据全球价值链重要地位,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新模式。(责任单位:商务厅,有关市人民政府)
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十八)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开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等重点工作,强化岷江、沱江流域控源减排,加强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力度。(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厅,有关市人民政府)
(十九)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加快推进成都市、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十)推进“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把推进职业教育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开展就业培训,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已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以德阳、绵阳、遂宁、眉山、资阳等市为重点,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抓好“4˙20”芦山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重建,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实施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等7个市36个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责任单位:省扶贫移民局、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人民政府)
一、加强规划引领
(一)编制实施《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川南经济区综合交通线网规划》、《沱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越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等规划。(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二)组织开展《长江上游及主要支流岸线资源开发研究》、《自贡内江同城化发展研究》、《川南四市应急管理联合协作机制研究》等事关川南经济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三)完善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旅游、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资源开发和能源等专项合作机制,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会商制度。(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研究建立企业行业协会联系机制,推动川南四市各行业广泛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五)加快川南城际铁路、成贵铁路、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建设,争取渝昆铁路(四川境内段)年内开工建设,推进蓉昆高铁成都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自贡(宜宾)段、沿江铁路西昌至宜宾段前期工作,加快宜宾铁路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城际铁路公司,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六)加快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内段)建设,年内建成宜叙高速公路、叙古高速公路。推进G8515线荣昌至泸州(四川境内段)、宜宾至威信、仁寿至宜宾、仁沐新、宜宾至新市、内江至南溪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联合打通城际间瓶颈路、断头路,整治烂尾路、破损路。(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七)加快长江宜宾至重庆川境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推进长江上游水富至宜宾航道整治工程、沱江自贡至泸州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务实推进宜宾、泸州两港整合,力争有阶段性进展。(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八)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批复可研。探索共建川南水务集团。(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九)加快推进泸州、宜宾机场迁建工程和自贡凤鸣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进度。(责任单位:自贡、泸州、宜宾市人民政府)
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川南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一)加快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四川部分)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推进富顺—永川区块勘探开发,研究设立川南地区页岩气综合勘查开发试验区。(责任单位:省能源局、国土资源厅,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白酒、机械、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川南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商务厅)
(十三)积极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示范区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构建川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群。(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
(十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探索省市共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研究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科技厅、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五)推进川南全域旅游开发,以川南文化旅游展示活动为平台,合力推出酒文化、盐文化、竹文化、恐龙文化、大千书画文化、水上休闲等旅游新产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和线路,编制川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六)加快川南经济区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研究建立川南产业园,开展川南新区前期研究。(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五、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十七)推进川南“一卡通”建设,开展景区市民卡优惠试点。加快川南通信一体化,形成取消移动通信漫游费和长途通信费实施方案。推进区域大数据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八)推进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建设,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加强区域传染病防治、重大疫情联防联控,促进急救网络系统互联互通。(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川南四市人民政府)
(十九)共同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资源服务共享,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文化厅)
(二十)加快推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乌蒙山片区教育扶贫力度,推动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教育厅)
六、推进市场一体化
(二十一)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研究设立川南城市银行。加快建设川南金融信息服务网,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十二)研究建立区域物流合作机制,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川南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七、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二十三)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厅)
(二十四)加快推进釜溪河—威远河流域、越溪河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动岷江、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
八、推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二十五)利用各类经贸和投资促进活动平台,联合开展招商引资、投资促进、项目推介活动。(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十六)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建设,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交流互鉴,深化与滇、黔、渝等毗邻地区区域合作。(责任单位:川南四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
川东北经济区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
一、抓好规划编制及实施
(一)编制实施《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川东北五市人民政府)
(二)深入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川东北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