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国内能源市场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海关总署及其他相关机构已发布的初步数据计算,在不考虑各能源品种库存变动的情况下,2016年全国一次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以及非火电力)表观消费总量约为41.8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如果考虑全社会煤炭库存减少1亿吨左右以及油气库存有所增加的情况,则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为下降约0.79%。从各能源品种消费变动情况看,原油、天然气、非火电力消费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三者消费增量合计约为10980万吨标准煤,而原煤消费则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同比下降约14360万吨标准煤,超过原油、天然气、非火电力消费增量总和,从而造成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及相关行业去产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替代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取得了积极成效。按上述能源消费总量匡算,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约7%,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考虑到大量规模以下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企业的能源供应活动,实际2016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述测算值高,同比变化率会有所不同,非化石能源占比也会更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下降程度也会略低。从能源各行业看,其主要特点如下:
(二)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市场改革稳步推进
天然气进口快速增加,消费增速明显回升。根据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5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2.0%,增速同比提高17.8个百分点,进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因冬季保供和进入执行窗口期合同数量增多所致。2016年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3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三年来新低。如果算上煤层气、页岩气,我国全部天然气的产量超过15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3.2%。受多地煤改气工程陆续投运、用户基数扩大的带动,天然气消费总量有所回升,全年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表观消费量约为224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储气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季节性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根据中石油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建成储气库总工作气量超过60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亿立方米,约占当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8%,与国际10%—15%的比例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受冬季采暖及煤改气的影响,我国冬季天然气消费量激增,供气紧张,而在夏季市场供应则表现为总体过剩,峰谷差越来越突出。2016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比用气最少的二季度分别增加16.0%和15.7%。用气高峰月与低谷月的日均用气量比值由2015年的1.34倍扩大至2016年的1.41倍。鉴于当前国内储气调峰气量远不能满足调峰需求,天然气季节性供需矛盾依旧突出。
天然气市场改革稳步进行。2016年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由政府实施监管具有垄断性质的管输环节,实施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道和储气库建设等一系列有利于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的政策措施。2016年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指出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布《关于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福建省开展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西气东输供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表明天然气市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趋于明确,主要工作已转入细化和落实阶段。
(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进一步提高,火电设备利用率连续三年下降
电力消费增速显著回升,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由负转正。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部分高耗能行业经济活动复苏及上年用电量基数较低的影响。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用电量42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增速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并由负转正,这主要是工业用电尤其是重工业用电回暖所致;第三产业用电量7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量的贡献率合计约69%,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发电量为59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火力发电量43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占全国发电量的74.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这也是火力发电占比连续第5年下降;水力发电量10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占全国发电量的17.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核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127亿千瓦时、2113亿千瓦时和39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4.1%、19.0%和33.8%,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3.6%、3.5%和0.7%,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连续三年下降。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85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这也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连续第五年下降。其中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165小时,同比降低199小时,如果以5500小时为合理利用标准计算,则火电设备利用率仅有75.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的持续较快下降表明当前煤电产能面临日益严重的阶段性过剩。
二、2017年能源市场展望
国际方面,2017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政治不确定性或将引发意外事件,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这并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这一趋势,预计主要经济体之间爆发持续贸易战的概率较低。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将缓中趋稳,政策取向将稳中求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预计我国一次能源表观消费总量企稳,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比重继续增加。从能源各行业看,其发展或将呈以下趋势:
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升,季节性供需矛盾难以缓解。2017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市管网的逐步完善,城市燃气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领域,钢铁、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气行业仍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对天然气消费的拉动较为有限。但与此同时,2017年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收官之年,随着各地“煤改气”进程的加速、一系列扩大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工作的深入推进,预计天然气消费将保持稳定增加,但受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影响,天然气季节性供需矛盾仍难以有效缓解。
电力消费增速将有所回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降。2017年,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结构转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影响,第二产业用电增速难以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考虑到2016年夏季高温导致用电基数较高的影响,预计2017年用电增速将有所回落。由于之前装机增长明显快于电力需求增长,尤其是火电装机出现较为严重的过剩,预计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仍将继续下降。
煤炭去产能还将持续,煤炭消费仍将继续走低。2017年,伴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继续推进以及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煤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型国有企业对全行业的控制程度将进一步增强。受清洁低碳能源替代的影响,煤电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与此同时,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煤及其他散煤消耗难以复苏,加之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约束,预计全年煤炭消费仍将走低。(作者:王庆 白俊 国合洲际能源咨询(北京)院能源形势课题组成员)